六盘水酒店公寓现全面招商,热烈欢迎!028-68098009
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动态
六盘水市推行“2+2”政务服务新模式,打造“一窗通办”改革升级版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1-11-04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207
  11月4日,记者从六盘水市相关部门获悉,为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进政务服务集约化、高效化、便民化、标准化,让企业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,按照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综合窗口出件”的服务模式,六盘水市政务大厅以“自然人+法人、咨询+投诉”的“2+2”形式设置窗口,科学分区分类设置自然人综合服务区、法人综合服务区、公共事务服务区,实现“咨询、辅导、审批、评价”闭环管理的服务新模式。统筹谋划市县联动,高位推进“一窗通办”。六盘水市放管服改革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制定《六盘水市推进政务服务“一窗通办”改革推行“2+2”模式实施方案》,市级和水城区作为全省试点,年底前完成目标任务;未承担试点任务的六枝特区、盘州市、钟山区“一窗通办”事项占比不低于90%;在六盘水市范围进一步明晰各项改革任务,对所辖县级政府政务大厅推进“2+2”模式的时间表作了明确,统筹推进“一窗通办”提档升级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市直部门、进驻窗口首席代表和窗口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,切实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。全面梳理服务事项,夯实“一窗通办”基础。按照办理对象的不同,将政务服务实施清单按照“自然人”“法人”类别进行分类,为优化政务大厅功能布局提供依据;梳理形成“自然人+法人(含非法人组织)”政务服务实施清单,自然人服务区事项220项,法人服务区事项1355项。优化大厅分类分区,增强“一窗通办”体验感。设置自然人和法人综合服务区,一楼优化调整为自然人服务区,将市公安局行业“一窗”从三楼优化调整到大厅一楼,与社保、公积金共同形成自然人综合服务区。将公交、水务、燃气、邮政等整合到公共事务服务区。二楼优化调整为法人(企业)综合服务区,将医保、市监及企业开办调整到二楼,与社会事务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窗口形成法人(企业)综合服务区。科学分类设置窗口,按照“3+4”“一窗通办”“2+2”窗口模式,设置“3个综合窗口”,社会事务综合受理窗口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综合窗口、企业开办综合受理窗口;“4个行业窗口”,医保、社保、公积金、公安窗口。完善配套服务,在行业“一窗”和综合“一窗”分别设置咨询服务(事前辅导)窗口、在投诉中心设置“办不成事”窗口,在咨询导办台设置统一咨询窗口,突出惠企政策、自助服务、帮办代办等服务主题;通过功能分区分类调整,优化窗口布局,让企业群众进到大厅一目了然,增强企业群众的体验感。完善大厅系统功能,提升“一窗通办”便捷度。通过叫号系统设置“自然人综合服务区”“法人(企业)综合服务区”一级页面,进入二级页面再对应到具体的自然人服务单位和法人服务单位。依托信息化设备实现精准分类叫号,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。梳理“一窗通办”部门系统,涉及市直部门48家,涉及国家和省直系统120个,六盘水自建系统19个,为下步系统授权奠定基础。完善一窗综合系统配置和应用。结合梳理事项清单,配置完善六盘水市级综合“一窗”账号和管理员账号,市级涉及29家部门,社会事务综合窗口座席由6家部门派驻,其余23家部门对这6家部门人员账号授权开展收件受理工作。持续深化改革攻坚,实现“一窗通办”全覆盖。组建企业开办综合“一窗”,联合六盘水市市场监管局等九部门下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的通知》,按照“一窗受理、同步审核、并联办理、限时办结”的工作思路,通过减环节、减材料、降费用、定标准、压时限,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,“零成本”办结企业开办所有事项;目前,涉及企业开办的7个环节人员已全部进驻到位。充实完善公安行业“一窗”,六盘水市政务中心加强与市公安局工作对接,与六盘水市公安局联合下发《关于研究推进公安“一窗通办”改革等工作的会议纪要》,进一步明确公安行业“一窗”职责分工,合理调配人力资源,明晰进驻大厅窗口首席代表职能职责,重点推进公安业务“一警多能”“跨警种无差别受理”工作;目前,六盘水市公安出入境、治安、交警等人员已进驻到位;至此,市级大厅实现了“一窗通办”全覆盖,“一窗”分类受理占比达94.4%;2021年至今共办理事项18万余件。强化服务评价考核,提升“一窗通办”满意度。强化日常监督管理,对一窗人员实行“日巡查、周公示、月通报、年考核”;现场随机回访申请人,严格督促进驻窗口工作人员履行一次告知、首问责任等制度,发挥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关口前移的预防作用。全面推行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,通过窗口评价器、申请人回访座谈及满意度调查、电话或现场回访、陪同服务等方式,针对发现存在的问题,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完善,提升政务窗口服务质量,“好差评”好评率达99.9%。将“一窗通办”工作情况分别纳入市级部门、县级政府年度政务服务工作考核内容。